新材料质量提升服务工程系列研究报告第一期(上) | 深圳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跨越式发展

2024-08-19 13:45:00

  近年来,深圳新材料产业快速增长,形成了以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集聚效应。

  先进电池材料包括了锂离子电池、钠离子电池、固态电池、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等多种先进电池及其关键核心材料产业在内。先进电池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、电化学储能、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。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提升,大大推进了新能源汽车高续航里程发展,同时促进储能应用产品和应用场景多样化。

  2022年11月30日,工信部对外公布了首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名单,深圳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等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代表深圳进入“国家队”。

  一、全球电池材料飞速发展

  21世纪初,全球电池行业格局是:日系企业垄断市场,韩系企业破门而入,中国企业在门外张望。随着国内锂离子电池相关研究的开启,以及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厂商的崛起,2017年中国锂电池的市场份额突破60%,超过日韩,稳居世界前列。

  EVTank数据显示,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202.6GWh,同比增长25.6%。从出货结构来看,2023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65.2GWh,同比增长26.5%;储能电池出货量224.2GWh,同比增长40.7%;小型电池出货量113.2GWh,同比下降0.9%。2023年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前十分别是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LG新能源、松下、中创新航、三星SDI、SK On、国轩高科、亿纬锂能和欣旺达。中国企业占据六席,韩国企业占据三席,日本企业占据一席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,日韩企业份额进一步被蚕食。

  全球电池材料市场规模在2020年已经达到了约200亿美元,并且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300亿美元。其中,锂离子电池材料市场规模庞大,占据了电池材料市场的主要份额。此外,随着新型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,如钠离子电池、氢氧化镁电池、钾离子电池等,这些新型电池材料市场的前景也十分广阔。

  二、我国先进电池材料产业迎风飞扬

  我国新材料产业较欧美国家虽然起步晚、基础弱,但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,企业实力不断增强。根据工信部的数据,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已超1900家,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200多家。已逐渐形成长三角、珠三角、环渤海三大新材料产业集聚区,培育了七个新材料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先进电池材料是构建新型储能系统的重要技术,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。先进电池材料行业的发展有着政策支持、技术创新、市场资源整合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,行业发展迅速。目前,中国电池新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元,并且在过去的五年中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%以上。随着国家继续推行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政策,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,先进电池材料产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。

  三、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产业引领发展

  1、发展现状

  深圳是全国电池材料产业的策源地,先进电池材料是深圳七大战兴产业之一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先进电池和新材料相关集群产业发展,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促进机构的大力推动下,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气候已成,其以深圳为核心,辐射带动全国电池材料产业发展,挥师挺进国际市场。

 image.png

深圳市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

  电池材料产业在深圳的发轫并非偶然。上世纪80年代末,依托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,电池材料产业迅猛崛起,从最早为消费类电子产品配套,逐步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等领域发展。2009年,深圳率先在全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,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投入市场,电池材料的产业规模和水平不断扩大提升。

  深圳拥有国内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,已形成完整的先进电池和材料产业链。锂电池从正负极、隔膜、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到电芯、电池模组的生产设备,到后端新能源汽车、消费电池、储能市场的应用开发,以及电池回收再利用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都进行了完善。

 image.png

动力锂电池产业链(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)

  深圳汇聚了1200多家相关企业,总产值超5700亿元,产值位居全国首位。其中,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,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48家,上市企业52家,国家绿色制造名单企业34家,国家创新载体28家。并拥有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: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之一,欣旺达在3C和模组等方面是全球领军企业,德方纳米是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领跑者,贝特瑞是全球领先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之一,新宙邦是国内主流的电解液厂家之一,星源材质则是隔膜市场的国内龙头,赢合科技、先导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锂电生产设备头部供应商,中兴新材、翔丰华、格林美等骨干企业也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。比克电池是集生活数码、新能源汽车、储能三大核心业务为一体的国际领先的新能源企业,雄韬股份已成为在酸蓄电池、锂离子电池、燃料电池三大品类中全球领先的新型能源企业。

 image.png

深圳市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

  目前,集群已形成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,产业辐射全国的大格局。龙头企业扎根深圳,按照“总部+销售+研发+高端制造”模式建设,向全国和世界外溢辐射,建设了一批研发和生产基地,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、青海、湖北、黑龙江、江苏、福建等地以及瑞典、日本等国家。在先进电池材料产业协同带动辐射下,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占有率、技术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。

  2、发展优势

  一是人才团队集聚。数据显示,深圳市人才总量超过600万人,其中高层次人才1.7万人、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4万人。集群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,每年吸引博士后、行业领军人才、孔雀团队、院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超过1000人。

  二是高新技术及创新载体集聚。深圳市建立了一批国家和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,包含国家技术创新载体超过11个,省级技术创新载体超过47个,如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、炭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。

  三是产业布局与金融资源集聚。深圳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的聚集地,2020年9月,深创投新材料基金揭牌,总规模275亿元,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的特定投资载体。

  3、政策环境

  近年来深圳市为推动先进电池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,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。2022年以来,深圳市相继出台了《深圳市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(2022-2025年)》《深圳市关于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《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(2022-2025年)》《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》等政策措施,强化电池材料关键核心技术研发、推动下游产业应用示范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,推动建立集群创新生态系统,促进产业、技术、人才、资本等要素集聚,协同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。
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