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维材料是指电子仅可在两个维度的纳米尺度(1~100 nm)上自由运动(平面运动)的材料,如纳米薄膜、超晶格、量子阱等。它的全名为二维原子晶体材料,是伴随着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Geim小组成功分离出单原子层的石墨材料—石墨烯而提出的。
由于石墨烯具有单原子层厚、高载流子迁移率、线性能谱、强度高等优点,其相关研究于201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。自此,科学家和产业界对石墨烯这种二维材料就开始狂热的追逐。和体相石墨所不同的是,石墨烯仅有一个碳原子层厚度,并表现出超优异的力学、电学等性能。
与此同时,一大批石墨烯之外的二维材料也被相继开发出来,从元素周期表来看,这些元素主要包括:过渡金属、碳族元素、硫族元素等,涉及的二维材料包括:MXenes、TMDs(过渡金属硫化物)、二维六方氮化硼、黑鳞等等,这些超薄的二维材料和石墨烯一样,具有和体相材料截然不同的新性能 。
自从石墨烯被发现以来,人们对二维材料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。虽然从组分上来说,二维材料与其母体块材完全一致,但两者之间的性质迥异。例如:单层石墨烯是零禁带宽度的半导体,而多层石墨却是能带交叠的半金属;单层二硫化钼有直接带隙,因而有很高的发光效率,而多层二硫化钼则具有间接带隙。从最初的石墨烯到现在,二维材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大量不同性质、不同组分的材料体系。例如,超导体、金属、半金属、半导体、绝缘体、拓扑绝缘体等都已经在二维材料中被发现 。
从专利角度来看,早期二维材料发展较为缓慢,专利申请量少,处于萌芽期;2010年后,专利申请量开始大幅上升,并于2018年达到峰值,近年来专利数量稳步增长,因近两年存在部分专利未公开的情况,实际申请量要比图中显示的多,整体而言,二维材料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。